朱颖作品《从塞北到江南》交流会专家点评姚建彬教授

           姚建彬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大家好!

    前面罗老师及同学们对朱颖这本书《从塞北到江南》发表了评论意见,我想简单谈谈我阅读的感想。

    首先从读这本书的角度,我想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种无功利的写作心态。第二句就是有初步的批判性思维的写作思想。第三句是这种诗意的感悟。

    我想这是朱颖这部作品和朱颖的写作历程带给我最深的感受。特别是在这个交流会现场,听了朱颖还有肖海洋老师对朱颖创作这个书的过程经验的分享,更加证实了我读这个书的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刚才前面肖老师在介绍中讲了,她是从一个很偶然的学生交周记的过程发现的,这个孩子在周记中表达的一些文字,让肖老师很感动,也觉得可以把这个种子精选出来,精心培育让她开花结果,甚至让她长成参天大树的这么个想法,而且她这个想法反馈到朱颖之后,朱颖又是非常积极的回应了老师这个想法。肖老师做为老师具有发现种子的慧眼,这个种子又没有辜负发现者的眼睛,朱颖也特别细致的讲到她是如何把老师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因为我们大家知道,对于一个即将走向高考战车的学生来讲,如何在追求学业和放飞自己写作梦想之间,变成了一个两难选择,对于一般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讲,内心不产生纠结、没有困惑那是假的,好在朱颖同学处理的非常好,也克服了包括来自父母的善意的反对,还有在自己毅力的支持下的抉择,把这种无功利的写作坚持到了最后。我想这种无功利的写作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感受。不是为了成名,不是为了成家,不是拿它做为我们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去写作,这是朱颖作品带给我的感受。因为在今天这个时代,能做到无功利的写作,无功利的读书都是非常奢侈的、非常难得的事情,所以我希望朱颖,不管今后做什么,都要坚持这种无功利的写作,对你来讲,这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我们看过,咱们古人也说过“著书都为稻梁谋”,你不为“稻梁谋”好像在现实生活中又是过不去的,但真正的写作,真正有价值的写作,真正能留得下的写作,就是无功利的写作,而且对人的意志、才华都是一种最大的考验。

    很高兴的是我在对朱颖的写作经验分享中看出来了,我特别向你表示祝贺!向肖海洋老师具有一双发现精品种子的眼睛表示祝贺!

    第二点讲的是有批判性思维的思想。

    这一点,刚才我们的罗教授讲的非常好,他给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读她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她能够自如地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行,所到之处,处处都有灵感,处处都有她的思考,这是很难得的,而且对有些历史定见、定论有她初步的反思。刚才罗老师举的例子,我也是很赞同的,这个地方就不展开讲了。希望你的眼界放的更开些,不只是要读我们中国古代的书,不只是要读我们这个时代的书,不只是要读人生这部大书,也不只是要读社会这部大书,而要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用比较思维,批判的眼光,就是放眼世界。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用通俗的表达,就是处在全球化的时代。

    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思维、价值观念碰撞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频繁和密切。在今天这个时代,特别象你们90后青年学子,如果要迎来美妙精彩的人生,就要像刚才罗教授讲的要在中国梦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这点对建设我们自己国家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在这里不多说了。

    第三个就是这个作品诗意的感悟,你虽然在中国的北方长大,刚才你的学哥学姐都说了,在你的大开大合的写作中,在你充满豪情的思路展开中,又有来自杏花微雨的江南婉约的体验和感悟,而这和你平时的读书,你的积淀是分不开的,加上你本身的才气在那,使得你诗性的感悟成为你写作中非常可贵的品质。这三点是我和大家想分享的。

    后面还有一点,这是一个交流会,我在读书也有一个感觉,虽然你前面说了,你时间比较紧,没有办法去作仔细的校对,但你现在是作品白纸黑字印在这里,有些地方包括文字的锤炼,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旁出斜枝去展开的,该收回的一定要坚决收回,在一些基本功方面象标点符号,还有一些词语的使用上面还要继续锤炼,另外还有涉及到历史文化方面基本常识一定要注意。比如引用的“一箪食,一瓢饮”中的“箪”字就错了,不是担子的担,类似的地方还有,好在我刚才讲了,你是在这种无功利的心态看待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希望在未来的追求中克服这些瑕疵,迎来更好的写作人生,为你的写作之路增添更多的动力,我希望你能在未来为我们大家带来更多的欣喜,带给大家更好的作品。

    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朱金忠 )( 编辑:邓玉青)

2013年12月31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