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北到江南》读后感24

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

——读《从塞北到江南》

石敬薇

    一个16岁的花季少年,怀揣着对山水的渴望,从北京出发,东走西奔,一个多月的时间,游历了兰州、嘉峪关、敦煌、西宁、西安而后转向江南周庄同里、苏州、无锡和南京,向西又返回到山西大同,暑假结束时方回北京,这本名为《从塞北到江南》的小书记录了这样一段奇妙的旅程。

    这样一本游记讲述了兰州的独特、黄河奔流的壮美、嘉峪雄关的威严、戈壁荒原的广袤;探寻了鸣沙山的奇丽,青海湖的静谧,藏传佛教的神秘;品尝到西北面食的滑爽,三炮台的悠闲,大漠烤串的芬芳。感叹华清池昔日的辉煌,为大秦帝国的兵马俑而拍案,为汉阳陵殉葬的陶俑而称绝。小作者漫步于水乡细雨中,踏青砖石板,听小桥流水,看白墙黑瓦,沉醉在杏花烟雨的梦境。回到家乡作者又发出“我爱大同”的感慨。

    有人说:从塞北到江南的路,是一条青春之路。若问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可能更多地是两个字:共鸣。

    不想去评价作者的文风,也无法更多的体会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拥有的种种情感激荡,至于旅行中的回想,对历史的感喟,这些都不愿过多的赘述,毕竟,于一高三学生而言,再多的流露也无法堪比余秋雨等大家的壮志豪情。

    无法堪比,但又何必与之相比?你有你的人生经历历史情怀,我有我的青春梦想年少时光。这更多的共鸣,来源于作者的年龄,和我们的年龄相仿,来源于作者和我一样,怀揣着一颗跃动的心,拥有着一份旅行的梦。

    曾想,也是现在所想,甚至愿意成为一种人生追求。我无法断言每一个年少的孩子总会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但我敢说不是每一个拥有这样勇敢的梦想的少年都能将其付诸行动。太多的顾虑羁绊了我们,太多的障碍打垮了我们,唯一不变的,是追梦总是那么痛苦,那么难以成功。在翻阅这本小册子的时候,我脑海中更多的浮现出记忆中那些我为环游世界的梦而做出的种种努力,那些让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从儿时每每放假就和爸爸妈妈出游的经历,到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禁锢在小屋子里的有些倦怠的内心;从看林达写的那些游记,到看到电视剧《北京青年》的那种冲动;从玩赏余秋雨文字流露出的知识分子的苦与乐、哀与愁,到这本《从塞北到江南》。我渐渐领悟,其实若你心怀一种梦想,那就勇敢地去做吧,不要顾虑。儿时的游历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的经历,难不成非要等到功成名就金钱无忧走向欧洲大陆去寻找另一番“行者无疆”?难道非要是在工作之余放下一切去尝试“重走青春路”?根本不必,又何必?我们的心早已是远的,在弹指之间、朝暮之间,我们本来就是年轻的,本来就走在青春的路上。我们缺少的不过是一种说走就走的勇气,不过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本身就活在美好里。

    不是跨越了行政界线才叫旅行,不是携一台单反跋山涉水才叫旅行的韵味。《从塞北到江南》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你怎样做,都可以。

    我开始感慨,开始惭愧,开始庆幸。这样的一本书带给我的共鸣不仅是那寄情山水之间的青春随想,更是我对自己青春年华的一种发问。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带上你的勇气,趁你还年轻,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编辑:邓玉青)

2013年12月24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