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北到江南》读后感14

读《从塞北到江南》有感

  新闻11  袁帅

新年即将来临,这正是回顾和总结的好时机,恰好又读了这本《从塞北到江南》,愈发体会到用文字雕刻时光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一本高三女生的游记,用心刻画她在旅途中的点滴见闻,用清新流畅的文字记录下她独一无二的青春时光,作为她值得一生收藏的宝贵留念。

读完全书,很容易觉察到作者朱颖在文学上的敏感性,那正是她的天分所在,在她感性的眼睛里,莫高窟、青海湖、寒山寺、汉阳陵都有了生机、有了色彩、有了情感;在她多情的心灵间,云之光、竹之摇、雀之噪、烟之朦都变得可爱、变得可赞、变得可喜!这样的日子多么幸福!即使是一切平凡之物,在有心人的眼里,都充满着美好的意境,叫人动容!

古往今来,文字的力量始终是这样的直抵人心,稍微可惜的是,现代人即使热爱文学,遣词造句却始终达不到古人的炉火纯青,在意境和思想上都未见得那么雅致。同样是写游记,大文豪苏东坡的笔下就有十足十的韵味: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皷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往近了说,就连民国时期的小学生游记也有这样的笔触:

“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显然,有华彩篇章在前,现代人的“语文”功底难免示弱,即使是颇有文采的学生也难免遭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窘境,好在今年出台的新政策愈加重视学生们国学素质的培养,希望假以时日,现代人也能寻回古人行云流水的作文能力,多出些文采好思想高的佳作!

(编辑:邓玉青)

2013年12月20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