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北到江南》读后感13

《从塞北到江南》读后感

                              黄懿淑 2011312006 新闻11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书的作者朱颖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作者在2012的暑假里经历了从塞北到江南这两种完全不同风情的景致,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经历。中国地大物博,风土人情也是各有不同。我也去过很多地方,广西桂林、安徽黄山、云南大理等等,每去一个不同的地方,就会给我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而这本书里给我最深触动的既不是西北的粗犷,也不是江南的细腻,而是书中第十部分“回家——大同”。

    我曾经在高中的一次作文中写道,家乡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人难以忘怀,比如家乡的特产、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而我觉得最让我难忘的是乡音,作者写道,她在刚出去时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结果家人的声音一从电话那头传过来,她就开始掉眼泪。我有相似的经历,小学的时候和同学去连云港比赛,虽然还是在省内,但这是第一次没有爸妈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出远门。晚上到了酒店,带队老师让每个孩子给家里打个电话,我打通了家里的电话,当爸爸在电话那头说了一声“喂”之后,我当时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一门自己说了近二十年的语言,第一次觉得它是那样的悦耳动听。

    中国有古语道:“父母在,不远游。”而在现今这个交通工具日益发达的社会,即使你要跨越半个地球也就只是一个国际航班再加上可能出现的时差问题,家乡的概念似乎已经越来越模糊了。而现在的大部分的家长也觉得孩子如果有出息,就应该离开家乡出去闯一闯。除了中国几个为数不多的一线城市,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在大城市里有一番自己的事业。但当孩子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之后,更多的家长所期盼的就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孩子能有那一个星期的春节假期,回家来看看。

    我从来就是一个很恋家的人,虽说大学离家几乎隔了半个中国,但当时的想法也只是希望长这么大能有一次机会,真的的离开父母,给自己一个独立生活的机会,结果想家把自己想得死去活来。而且我从来没有想过大学毕业之后会留在北京,或者是去像上海这种大城市,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离家近一点再近一点。

    或许所有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远离家乡独自闯荡的梦想,古人可能也不例外。但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情怀叫“落叶归根”,这或许也就是作者在外旅游了一整个暑假之后会发出还是家乡最好的感慨的原因吧!

(编辑:邓玉青)

2013年12月20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