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指导:掌握个性表达 写出华彩文章
申论指导:掌握个性表达 写出华彩文章
来源:申论指导 作者:gkz6 时间:2012-04-05
近期各省公务员考试日益临近,对于广大考生来讲,申论文章写作是考生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不少考生感觉申论文章写作无从下手,或者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很难拿高分。针对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教考生如何实现个性表达,写出高屋建瓴的文章。
第一,反模板、反套路
模板化、套路化,是申论文章写作中的痼疾。要从内容和形式上打破模板和套路,实现灵活表达的第一步。
(一)内容上,要用对
考生要搞清楚给定材料中讲的是什么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来论述。如果材料讲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水资源紧缺问题”,而你却分别使用针对“粮食生产问题”和“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表述,这就是张冠李戴了。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和粮食生产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二者仍然不是一回事,考生用“粮食”套用“食品”,用“水资源污染”套用“水资源紧缺”这种针对性不强的表述,就会沦为模板化、套路化。所以,内容上用对表述,针对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键。
类似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这样的表述,考生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在内容上是否符合材料意思以及文章的整体内涵,即看模板式用语是否和所谈的问题的各个方面相吻合。
此外,刻意拔高论点,也是文章模板化、套路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形式。例如,将“煤炭安全问题”拔高为“能源安全问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拔高为“科学发展观”战略,采用了时下比较热门或常见的热点主题,套路化地提出了论点,却没有抓住材料实质,偏离了问题。
(二)形式上,要用活
用活模板,就是指对一些模板化表述做改编,以模板的骨架穿上具体文章内容的衣服。
建议考生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1.分论点的对策宾语前加修饰词,以体现专业性。如“加强网络监管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网络过滤技术的研发”等等,表示明确的针对性,而非一种背诵的套路。
2.动词的多样化。“加强”一词过于单一化,可以使用“加大”、“强化”、“重视”、“完善”、“健全”等类似词语。
3.表示意义词语的多样化。除了“前提”、“基础”、“保障”、“关键”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词语,以避免重复。例如:
两字:“重点”、“核心”、“抓手”等。
三字:“助推器”、“着力点”、“突破口”等。
四字:“主攻方向”、“力量源泉”、“有力保证”、“战略重点”、“重要途径”、“根本出路”、“必要条件”、“紧迫任务”、“关键环节”等。
第二,反幼稚、反肤浅
(一)观点不幼稚、不肤浅
语言幼稚化,根本上缘于作者生活单纯、缺乏经验,也就是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太幼稚。听说粮食生产供不应求,就想到毁林开荒来种粮;听说食品安全受威胁,就想到加大力度处罚企业;听说住房价格持续高涨,就想到政府应当多盖房……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不是仅凭“想象”就能下结论的。粮食问题可以依靠政策支持、技术改良、资源节约等方式解决;食品问题可以依靠政府严格审批、系统监管、经济和行政处罚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也可以依靠完善二手房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国家相关经济政策、规范房屋中介等等方式解决。要想语言不幼稚、不肤浅,首先观点就要成熟、深刻。
(二)分析不幼稚、不肤浅
要想语言不幼稚、不肤浅,不仅观点要成熟、切合实际,分析也要深入,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1.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对社会现象作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
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查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
其次,从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社会现象的本质,而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再次,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同时,注意矛盾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2.供需分析法
供需平衡理论,是指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供需分析法,就是指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供给是指市场上的卖方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向买方提供的实际存在的商品和劳务。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买方对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的需要。
供需平衡理论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因此,供需分析法也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供需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措施不幼稚、不肤浅
1.对策要可行
所谓可行性,就是指对策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提出来的对策如果在当今社会根本无法实施,那显然是幼稚和肤浅的。
2.学习规范对策
有些同学的对策幼稚、脱离实际,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要掌握规范的对策写法,一方面要多看——看新闻、看评论、看本书后几天的榜样文章,通过阅读、记忆来培养考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习惯;另一方面要多写——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对比参考答案与自己的答案差距在哪里,适当仿写榜样文章,学习使用规范用语。
第三,反生硬、反刻板
反生硬、反刻板是指要使文章更加生动流畅。一是要善用修辞手法,二是要注意用词。
要学会善用修辞。修辞不是只能用在记叙和抒情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选择也可以让我们的申论文章熠熠生辉。纵观申论文章佳作,运用修辞美化语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修饰申论文章的语言,可以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之感;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
申论用词首要应清楚。要使得所用的词表述的意义、说明的对象清晰易懂,易于为读者理解。做到用词清楚,就要选用现行的通俗词汇。
申论用词要庄重大方。贵庄重,避俚俗、慎机巧;尚自然,忌生硬、拒堆砌;提倡简明纯净的词汇,而不要重叠、繁琐、模棱、浮泛。用词造句越自然越好,即使书面语言,也要符合日常说话的表达习惯,“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陆游《读近人诗》),生硬扭捏的语言方式要极力避免。
申论用词可追求适度的生动性。避免平淡直白,增强表达效果,可使用成语、俗语、格言、谚语等,借成熟习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一味使用平白直叙的语言,则会事倍功半,难以产生说服力、感染力。
考生注意申论文体的严肃性,使用习用语即所谓“熟语”应用其词典上的本义,不可运用通俗说法中的非规范性引申义,如“美轮美奂”本义是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现多用来指物品、商品等形象美好、色彩漂亮等,这是错误的用法;“灯红酒绿”原为指代腐朽生活方式的贬义词,现在有些用法用以其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变成了中性词,这种用法也是错的。还有一种由于广告和新闻报道示范所引起的汉语不规范使用现象,谐音字代替或使用双关含义,如“跑部钱进”、“鼠之不尽”之类,除非给定资料的原文中已有这类词,否则在严肃的申论作答中必须绝对避免。